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中医证候调查结果
作者:向圣锦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  点击数305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中医证候的分布及演变规律。
方法 选择2008.5-2009.5在我院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期间至少能坚持随访半年以上,共计120例(其中APACG 48例,CPACG 50例,POAG 22例;男性51例,女性69例;年龄21~86岁,平均60.9岁);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填写《原发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中医证候调查表》,总结分析证候分布及变化情况。
结果 (1)术后1个月,120例患者106例能依据调查表确定证型,证候分型中,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证分别占23、23、18、19、23例;各类型青光眼术后具体证型,除POAG以肝郁气滞(31.8%)较多外,其他无明显分布规律。(2)术后6个月,120患者中114例能依据调查表确定证型。证候分型中,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证分别占19、18、15、33、29例;3种类型原发性青光眼证候分布均以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较多见,其中POAG仍有较多肝郁气滞证。(3)证候变化情况:术后1个月及6个月证候对比分析,79例(69.3%)患者证候未发生变化;涉及证候变化患者35例中,以气滞血瘀证转化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转化为气血两虚证较多见(20例,57.1%)。
结论 (1)抗青光眼术后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主要证候类型不复存在,术后患者由实证向虚证及虚实夹杂证转化。 (2)术后1个月部分患者证候类型偏离本研究所列证型范围,而术后6个月证候相对更趋稳定,其结果基本能反映青光眼术后患者的证候特点。(3)抗青光眼术后证候分型主要为肝郁气滞症、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五个证候类型,而五个证候中以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证相对较多。(4) 三种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证候类型相同,说明各类青光眼在抗青光眼术后具有相同的病理基础和证候特点。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