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甘肃地区正常视力青少年屈光状态与隐斜关系的调查
作者:沈克惠  文章来源:甘肃省人民医院  点击数309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对甘肃地区正常视力的青少年学生进行了隐斜检查和散瞳检影验光,以了解正常视力青少年学生的眼位与屈光状态的关系。
方法 389名16~19岁的青少年高中学生,男生236名,女生153名,裸眼视力1.0以上,近视力1.5,外眼检查正常,无明显斜视。使用YZ—3型隐斜计暗室内检查6m远距离水平和垂直隐斜,复方托品酰胺点眼充分散大瞳孔后检影验光。
结果 389例中正位眼14例(3.6%),隐斜眼375例(96.4%),其中以内隐斜和内隐斜合并上隐斜最多295例(78.67%),水平隐斜超标29例,垂直隐斜超标14例。对536只眼检影验光,正视眼50只(9.33%),屈光不正486只眼(90.67%),其中以远视类型占多数451只眼(92.80%),屈光不正的度数均较低。对268例进行了屈光类型和隐斜状态的关系调查,结果远视性屈光不正的234例中有187例表现为内隐斜或内隐斜合并上隐斜(79.57%),而外隐斜仅占38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近视性屈光不正的17例内、外隐斜无明显差异(P>0.05);正视眼与远视性屈光不正相同,大部分表现为内隐斜。
结论 多数人由于有正常融合机能的控制而能维持很好的双眼单视功能和神经肌肉储备力,保证了两眼的位置正常,当融合机能受到干扰时就可出现眼位偏斜,隐斜和显斜无质的区别,只有程度的差异。隐斜与眼的屈光状态有密切关系,屈光不正者调节与辐辏不一致,致使眼外肌力量发生改变,远视者调节多于辐辏,易产生内隐斜;近视者调节少于辐辏,故以外隐斜多见。本组调查证明了上述观点,完全意义的正位眼仅占3.6%,远视型屈光不正和正位眼合并内隐斜最多,说明内隐斜与调节的关系更加密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