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和分析角膜塑形术后角膜表面形态以及角膜像差的变化,并评估角膜塑形偏心量对角膜像差的影响。
方法 对22例中低度近视患者[屈光状态(-2.23±0.74)D,年龄(24.45±2.24)岁],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分别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戴镜后1周、1月时用开视野红外验光仪(Grand seiko 5500)测量中心近视度数;用Medmont E300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地形,通过角膜地形图得到角膜塑形的偏心量(包括幅度和方向)、角膜曲率(K值),将角膜地形图数据转化成角膜像差数据,只取右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度数即开始有效减低,角膜中心表面曲率也同时开始降低,两者1周之后变化都趋于稳定。戴镜后角膜表面的三阶像差、四阶像差均方根值相对戴前都明显增加,1周之后变化趋于稳定。戴镜第1周时的平均角膜塑形偏心量是(0.49±0.24)mm, 1周之后没有更多的显著变化(p>0.05);角膜塑形偏心量主要分布在颞侧,其次是下方。角膜像差的三阶像差变化量与偏心量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角膜像差的四阶像差变化量与偏心量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角膜三阶像差中的一级彗差变化量与偏心量在幅度和方向上都有明显相关性(p<0.05);初始有较大散光者并未显示有更大的偏心量(p>0.05)。
结论 角膜塑形术有效降低近视度数、角膜曲率集中在1周之内;角膜总像差及三阶和四阶像差均增大,其中三阶像差中的一级彗差增加与角膜塑形的偏心量有关。角膜塑形的偏心量不取决于初始散光度数,与角膜曲率的不对称性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