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景丽  文章来源:四川省成都市363医院 610041  点击数1291  更新时间:2004/6/14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和术后反应。 方法:糖尿病患者46例(62眼),其中PHACO30例(38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16例(24眼)对两组的术后视力和术后反应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糖尿病患者PHACO组在术后视力和术后反应均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有显著优势。 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PHACO组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术后视力恢复好,术后反应轻。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PHACO)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人群中的比例逐渐增多,随着超声乳化吸出术(以下简称PHACO)的普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已广泛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多采用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本文采用PHACO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式,用于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反应的比较,现将46例糖尿病患者分别行PHACO和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术前、术后检查,发现糖尿病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除外,糖尿病患者均经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经治疗后,血糖降低至8mmol/L以下。病例共46例(62眼),其中男20例(28眼),女26例(34眼);年龄在52岁——78岁,平均65岁,PHACO组(A组)30例(38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B组)16例(24眼)。 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球后阻滞麻醉,PHACO组(A组)均选核为Ⅲ级以下。做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12点角巩膜缘后2㎜行巩膜隧道切口,9点位做角膜辅助切口,注射粘弹剂后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6㎝,水分离,上方巩膜隧道穿刺,核均用超声乳化吸出,吸出残留皮质,扩大切口,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切口闭合良好,则不缝合,其中两例用10—0进口缝线∞字缝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B组)做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12点角巩膜缘后2㎜行巩膜隧道切口,9点位做角膜辅助切口,注入粘弹剂后,开罐式截囊,上方隧道切口穿刺,水分离,将核托入前房,用劈核器分核为两瓣,晶体匙娩出晶体核,同轴注吸针头注吸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4例用10—0进口缝线∞字缝合1针。两组术毕结膜下均注射庆大霉素2万u和地塞米松2mg。 3.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A组、B组患者术前1小时用新福林和托品卡胺眼液交替散大瞳孔。术后口服抗生素、消炎痛3天,局部点典必殊眼液,晚上托品卡胺眼液散瞳1次。术后根据眼内反应情况,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1—2次。 结 果 1.术后视力:术后一周两组患者视力均≥0.3,其中A组视力≥0.6的36眼(占94.73%),B组视力≥0.5的18眼(占75%),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 2.术后反应: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或晶状体表面弥漫色素沉着,A组5眼(占13.15%),B组7眼(占29.16%),两组差异比较明显。 讨 论 1.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PHACO的优点 在A组和B组术后反应中,A组比B组反应轻微。这主要是因为PHACO碎核在囊袋内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核从囊袋内托入前房劈核再娩出的方法,对虹膜的刺激要小得多,术后反应也相应轻微。另一因素,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是用同轴注吸针头注吸皮质,术中吸出残留皮质时间较长,反复进入前房,对虹膜刺激较大,术后反应也相应增大,在晶体表面残留弥漫性色素机率也增加,因此,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PHACO手术效果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 2.注意事项 术前散瞳不超过5㎜的病例或核硬度≥Ⅲ级,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素,为减轻术后反应,术中应保护角膜内皮,超声能量和时间降到最低,用高负压、低能量处理晶状体核,皮质、脱落的虹膜色素和粘弹剂应抽吸干净,术中避免后囊膜破裂,植入较大直径的人工晶状体,为后期眼底激光和玻璃体切割手术创造条件。术后一月必须点抗生素眼液,托品卡胺每晚散瞳一次。术前对患者血糖一定控制在8mmol/L。由于白内障手术作为一种应激,影响机体正常生理调节机制,术后全身激素的应用会加重患者血糖升高,故术后要密切观察血糖,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PHACO手术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视力恢复快,术后反应较轻,手术前筛选病例也极其重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