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共焦扫描激光眼底镜(
cSLO)获得不同病程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FAF)图像,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析讨论CSC的自发荧光图像特
征;研究CSC患者自发荧光改变与病程、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评价FAF在CSC疾病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检查确诊的CSC病例67例70只眼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30~61岁,平均43.2士9. 2岁,其中男性54例57只眼(81.4%),女性13例13只眼(18.6%)。病程3天~5年。BCVA为4.0-5.0,平均4.86士0.26。对其进行病史采集、视力检查、眼前节检查、裂隙灯+90D前置镜检查眼底、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FAF检查、OCT检查。FAF检查: FA模式下拍摄后极部图像,如有周边异常则行多角度拍摄后拼接成图。OCT检查:对黄斑部进行线性横向、纵向扫描,自发荧光异常区域进行区域横向扫描。所有数据处理应用
SPSS17.0软件处理,以P<(0.05/n,n=比较次数)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CSC
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表现各异:(1)正常型有7只眼(10%),对应OCT外节均匀,BCVA平均为4.90士0.20,病程平均0.50士0.75月;(2)单纯增强型:有32只眼(45.7%)。其中28只眼(87.5%)有神经上皮脱离,OCT显示神经上皮脱离区外节表面不均突起,其中有2只眼伴无神经上皮脱离区也表现自发荧光增强,对应OCT表现IS/OS带不连续。有4只眼(12.5%)病灶区无神经上皮脱离,对应OCT显示IS/OS带不连续。32只眼中有20只眼(62.5%)伴高自发荧光颗粒,基本与眼底所见的黄白色小点相对应,对应OCT外节或RPE表面高反射颗粒状突起。BCVA平均为4.70士0.20,病程平均6.00士9.75月。(3)单纯减弱型有9只眼(12.8%),9只眼(100%)均伴神经上皮脱离,对应OCT显示外节均匀,BCVA平均为4.90士0.15,病程平均1.00士0.58月。(4)混合改变型有22只眼(31.4%)。其中17只眼(77.3%)为规则型,OCT显示低荧光区对应外节光滑平坦,高荧光区对应外节高反射颗粒状突起,BCVA平均为4.80士0.20,病程平均2.00士1.00月;不规则型有5只眼(22.7%),流水带及斑驳萎缩病灶,低荧光区对应OCT显示RPE萎缩,高荧光区对应IS/OS带不完整,外节部分缺如,伴高反射颗粒,BCVA平均为4.20士0.40,病程平均36.00士24.00月。正常型与单纯减弱型的病程、BVCA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α=0.05水准);各型间(将正常型与单纯减弱型合为一组)的病程两两比较发现,各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8,按α=0.008水准);各型间(将正常型与单纯减弱型合为一组)的BCVA两两比较发现,单纯增强型与混合改变规则型无统计学差异(P=0.044,按α=0.008水准),余各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8,按α=0.008水准);病程与BCVA呈负相关(r=-0.557,P<0.001)。
结论 CSC患眼早期表现脱离区正常自发荧光或低自发荧光,随着病程的延长,自发荧光信号逐渐增强,迁延不愈的患眼表现斑驳高低自发荧光或流水带。BCVA与自发荧光改变有关,正常或均匀低自发荧光的视力基本正常,混合规则或单纯增强自发荧光的视力出现下降,混合不规则自发荧光的视力最差。自发荧光的改变主要与OCT显示的外节膜盘改变有关。自发荧光图像对CSC疾病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