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神经眼科血管解剖及常见的血管疾病
作者:王艳玲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点击数676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一、与视路相关的血管解剖:
视路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视路行程长,动脉细小,一旦受压或阻塞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
视路各部神经血供特点:
视网膜:视网膜中央动脉是唯一供应视网膜营养的动脉,大多数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也有少部分人来源于脑膜中动脉发出的眼动脉。
视神经: 视神经不同部位的血供状态有所不同,视盘表层的血供主要来自视网膜动脉血管的分支,视乳头筛板前部分则由视盘周围的脉络膜血管分支,巩膜筛板区域由后睫状短动脉供应,筛板后部分接受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供应;眶内段其余部分、管内段和颅内段视神经部分主要由眼动脉和颈内动脉分支供应。
视交叉:视交叉中央区血管较多,每侧有小动脉6~11支,这些小动脉在视交叉下面中央区形成密集的漏斗周围血管网,该区1~2支小动脉的阻塞不会引起血供障碍。在视交叉两侧各由一支来自颈内动脉的视交叉侧动脉供血,该动脉口径细、走行迂曲、不参与漏斗动脉网,是供视交叉外侧区的唯一动脉。
视束:行程较长,也呈分段供血模式,前部有5组动脉供血。而后半部仅由脉络丛前动脉供血,颈内动脉硬化后可引起脉络丛前动脉栓塞或狭窄,可致视束后部血供障碍而影响传导功能。
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为多来源、多血管的供血特点。因此外侧膝状体即使有一条来源动脉阻塞,对其血供影响不大。
视放射:视放射前部由颈内动脉的分支前脉络分支供应,后部由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应,外侧由大脑中动脉分支称为外侧纹状动脉供应。
视皮质:由大脑后动脉发出的后颞动脉、距状动脉和顶枕动脉三支动脉供养。
二、常见的血管疾病
1、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以视盘筛板区为界,临床上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分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和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ION)。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视力突然下降,典型视野缺损;头痛、眼痛、特别是由于颞动脉炎引起;视盘呈灰白色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盘低荧光或荧光充盈慢或不充盈。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视力突然下降并有视野缺损,无头痛、眼痛;眼底正常或视盘鼻侧略淡,边界清;年龄大于40岁,常有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或血液成分的改变;可有外伤等病史。
治疗:病因治疗。皮质类固醇治疗,减少缺血所致的水肿。改善血液障碍药物治疗。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2、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血管动脉异常:眼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如颈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痉挛,眼动脉及其以下分支栓塞,主动脉弓或头臂干的大动脉炎以及可以侵犯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巨细胞动脉炎;血管静脉侧血液回流受阻:视网膜分支和中央静脉阻塞静脉压升高或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以后的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如外伤、肿瘤、眼外肌病等可引起眶压升高、颈动脉-海绵窦瘘等
可形成急性和慢性缺血。
(1)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主要由血管动脉侧的原因引起,眼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伴或不伴睫状视网膜动脉赦免)、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远达性视网膜病变(Purtscher视网膜病变),为急剧、无痛性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视网膜组织的急性水肿、坏死。可以出现一过性黑朦,有典型的缺血性症状而查不到典型的体征。
    (2)慢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眼组织的慢性灌注不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缺血综合征、大动脉炎眼底病变等慢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眼部症状常常无特异性,而其全身的系统症状更为有意义,诊断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结果。
治疗:
(1)急性期,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救。
①眼球按摩②强效而足量扩血管药物可以缓解血管痉挛并增加组织的血流量。③用前房
穿刺或口服药物的方法降低眼压,④吸氧及高压氧治疗提高组织的血氧分压。⑤对于一些炎性因素所引起的血管阻塞,如巨细胞动脉炎引起的血管阻塞,应该及时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
   (2)慢性期尽可能保存视功能,减少并发症。
    ①控制原发病及致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②改善缺血组织的微循环状态。③密切随诊,适时给予激光或其他干预治疗。
3、眼缺血综合征
眼缺血综合征是由颈内动脉狭窄或阻塞所致的眼前后节缺血综合征。
眼缺血综合征常见于50岁以上男性,常见全身合并症为高血压、糖尿病、冠脉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为其最常见的病因,此外血栓形成、巨细胞动脉炎、创伤、血管痉挛、动脉瘤切除术后等可各种导致颈内动脉狭窄的疾病都可以引起眼缺血综合征.
眼缺血综合征起病隐匿,缺血严重程度不一,导致眼部表现复杂多样,因此临床上需要与其他缺血性眼底病变如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相鉴别。
眼缺血综合征的相关治疗主要包括对因对症治疗,但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往往不佳,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急剧增多,眼缺血综合征的患者也随之迅速增多,早期正确诊断积极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