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散光成份分析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
作者:褚仁远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点击数564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所有教科书上都指出角膜屈光力占整个眼球屈光力的75%,也就是说角膜是整个眼球屈光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剩下的是晶状体和视网膜。散光是屈光不正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把散光分为顺规、逆规和斜向三类,但若将屈光性散光和角膜地形图所测角膜前表面散光(3mm分析直径)合并分析,我们又可把每一类散光细分为纯角膜散光、纯晶状体视网膜散光和混合性散光三类。前两者可理解为眼球的散光基本来自角膜前表面或晶状体视网膜组织,而混合性散光的来源则由角膜组织和晶状体视网膜组织共同承担。根据我们对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1179例(1179眼)中青年近视散光患者中,顺规、逆规、斜向散光各占75.06%、15.44%和9.5%。通过矢量分析法显示这三种散光中纯角膜、纯晶状体视网膜和混合散光各占 15.48%、10.85 %、73.67%; 17.49%、25.68%、56.83%; 8.11%、11.71 %、80.18 %。
鉴于超乳白内障和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均以角膜组织作切口的临床事实,角膜切口能使该方向角膜弯度减小,从而改变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这就充分显示出散光成份分析的重要意义所在。我们通过角膜切口和适应症的选择,就能达到术后散光下降以及视觉质量上升的目的。例如在超乳白内障术前,必须常规进行验光和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当角膜地形图上出现领带状散光时,角膜切口应该按领带方向进行。散光大者,切口相应加大或切口向瞳孔方向移动。若角膜无散光,应选择巩膜隧道切口或角膜微小切口。再如在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中,若发现纯晶状体视网膜散光患者,就需知晓术后会对视觉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