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眼表面鳞状上皮化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李炜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点击数863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眼表面衰竭(Ocular surface failure)可以分为两种病理类型,即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和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二者均可以引起严重的视功能障碍或致盲。其中,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膜干燥症,以及眼表面变性类疾病如翼状胬肉,睑裂斑等。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应用角膜缘及结膜组织体外液气界面培养方法,首次建立了鳞状上皮化生的体外组织培养模型,并应用此模型进行了鳞状上皮化生相关分子机理的研究,发现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鳞状上皮化生过程。在临床疾病中,我们发现化学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瘢痕性类天疱疮等严重眼表面疾病患者的眼表鳞状上皮化生伴随着Pax6基因表达的下调或沉默,导致眼表面上皮细胞向皮肤表型的异常分化。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p38 MAPK抑制剂的使用、Pax6基因的导入、羊膜组织共培养、羊膜提取液的应用,以及低氧培养环境等干预措施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或逆转体外培养模型的眼表上皮鳞状化生。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眼表鳞状上皮化生指出了方向,也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时维持正常的角膜上皮表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