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丽娅  文章来源: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点击数842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感染性角膜病,由于抗真菌药物疗效有限,其致盲及致残率居高不下。该病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民,我国农业人口居多,因此,真菌性角膜炎也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致病真菌广泛存在植物上或土壤中,真菌往往是机会感染菌,常常跟随在角膜植物性外伤后。我国真菌性角膜炎主要致病菌集中在镰孢菌属和曲霉菌属。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为:与细菌性角膜炎等感染性眼病相比,起病相对缓慢,病程较长,症状与体征分离。角膜炎症浸润灶或溃疡灶呈灰白色,欠光泽,干燥而粗糙,常有菌丝苔被附着,溃疡边缘毛糙不齐,常有“伪足” 或“卫星灶”,严重患者伴有粘稠的前房积脓或内皮斑块。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真菌性角膜炎至关重要。10%KOH湿片法光学显微镜检查,阳性率可达78~90%。真菌培养为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金标准”,阳性率可达90%以上,而且可以做菌种鉴定。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对于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目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抗真菌药物主要为多烯类和呲咯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遏制病情的进展。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浅层或板层角膜切除术、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板层角膜移植术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