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在眼表组织的应用,使在体观察其细胞结构的生理、病理变化成为可能。近20余年,该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经历了串联式、裂隙式及激光式等三代产品,其中后两者更为常用且具有分辨力较高的特点。这些产品已被尝试用于多种眼表疾病的诊断、随访及实验研究,是沟通基础与临床的理想桥梁。从最初的个别病例报道,至最近的多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及健康人的横断面观察,人们对活体眼表组织病理生理特点的认识实现了细胞水平的飞跃。目前,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已可用于感染性角膜炎及角膜营养不良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的评估与观察;部分全身疾病早期的眼部表现评价与辅助诊断等。与此同时,用该仪器对某些眼表疾病或手术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亦从不同角度加深了人们对自身相似结构或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和认识。然而,由于技术的局限性,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定点跟踪被观察结构尚无法实现;真正的“非接触”式检查有待根本改进;机器自带软件的分析功能亟待加强等等。本文就当前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的常见机型、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望能为广大眼科医师更恰当地认识及合理使用该仪器提供参考,且欲深入探求者略获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