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临床科研:处处存在、人人可为
作者:王智崇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点击数763  更新时间:2012/9/13 11:58:0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创新能力是第一竞争力,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本讲座结合相关发明的事实,告诉大家其实科研创新并非阳春白雪,只要多思、留心处处事事皆可成为研究的题目,作为临床工作者,临床需要是最原始和最强大的原动力。同样,研究领域多种多样,以诺贝尔奖为例,科学发现、理论推导仅占1/3,而方法上的创新、方法思路上的创新占1/3,还有1/3是仪器、科学手段、科学工具上的创新。大脑风暴爆发的时间一般是早晨、深夜、睡觉醒来和进入梦乡前后,被称为思维的黄金时间。容易使人产生创造力的三大场所依次为:躺在床上、步行时、在车船上。科研老少皆宜,但年轻人是最佳群体:在这个年龄段最能把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所需的教育水平和精力结合在一起,《泰晤士报》报道数千名创新者获得成就的年龄平均为29岁,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分析5.5万名新创新的专利持有者的年龄,最后发现能激发一个人创造力的年龄是在29岁。无私的奉献和团队协作精神是科研成功和推广的重要因素,高锟将发明的光缆能将海量信号远程传输,他将其公开,促进了成果的广泛应用,从而获得了诺奖,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协力发明、提纯、应用青霉素,于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讲座还简单介绍了临床科研的一般程序、规律,科研成果的整理发表,产权保护与开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