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姣 张蕾…  文章来源:广东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526020  点击数1376  更新时间:2004/6/15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探讨影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术后屈光改变的因素。方法:回顾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在本院施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患者中,术后有详细屈光状态观察资料的有54例6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40例46眼,外伤性白内障6例6眼,并发性4例4眼,先天性2例2眼;年龄5—83岁,平均57.4岁。按手术方式可分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组(24例2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联合人工晶状体组(30例34眼),术后1周、1月、6月观察其屈光状态。结果:白内障手术屈光状态主要由球镜度数和散光度数组成,白内障囊外组和超声乳化组术后球镜度数变化无明显差异;而散光度数有明显差异(p〈0.01〉,白内障囊外组1周、1月、3月的散光分别为-3.75D±0.6D、-3.00D±0.4D、-2.25D±0.3D,主要为循规性散光;超声乳化组1周、1月、3月的散光分别为1.67D±0.3D、1.32D±0.3D、-0.78D±0.2D,有循规及逆规散光.结论:白内障手术屈光状态主要由球镜度数和散光度数组成,影响术后球镜度数的因素有人工晶状体的计算误差、人工晶状体材料性能。影响术后散光度数的因素有手术切口大小、切口位置及方位、切口形态、缝合方式等。了解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改变能评价术后球镜估算的误差,随着角膜手术的发展,使通过改变切口控制术后散光成为可能,也为术后配镜提供了依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