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正视眼后部血管弓旁视网膜异常改变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作者:王克岩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点击数733  更新时间:2012/9/13 11:58:0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通过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探讨正视眼后部视网膜血管弓旁的异常改变及其机制。
方法 对连续就诊的正视眼患者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采用SD-OCT对黄斑区、沿后部视网膜血管弓行径进行连续线性SD-OCT扫描,观察血管旁视网膜异常改变特征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81只正视眼中有36只眼(44.4%)存在后视网膜血管弓旁异常改变。,后部视网膜血管弓旁视网膜微囊肿和微皱褶见于所有36只眼,视网膜板层裂孔或裂隙见于18只眼(50.0%),血管旁视网膜劈裂见于8只眼(22.2%),ILM脱离见于10只眼(27.8%)。病灶都见于距离视盘2-3PD的范围内。未发现血管旁全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微囊肿和微皱褶总是伴随着视网膜板层裂孔、视网膜劈裂或ILM脱离存在。36只患眼黄斑区都有黄斑前膜增殖,且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病变阴性的正视眼增厚(P<0.05)。SD-OCT图像提示11只眼(30.6%)血管弓旁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直接证据。
结论 后部视网膜血管弓旁的各种异常改变也见于正视眼。血管旁视网膜微囊肿、微皱褶、板层裂孔、视网膜劈裂和ILM脱离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异常改变。玻璃体皮质的改变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视网膜前膜以及玻璃体皮质造成的牵引是其形成的主要机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