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原因及防治分析
作者:冯芳  文章来源:太原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433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  20114月至20124月,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进行治疗578612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501只眼,平均年龄68岁;并发性白内障67只眼,平均年龄42.5岁;外伤性白内障28只眼,平均年龄20岁;先天性白内障16,平均年龄38岁。核硬度Ⅱ.Ⅲ级373只眼,Ⅳ级239只眼,术前视力光感至0.3,实际超声能量为058.9,有效超声时间0120.6S。分别在术后第1天、3天、1周、2周、1个月后随访观察角膜状态,对角膜水肿者行相应治疗。                    
结果 术后有84只眼发生角膜内皮及基质水肿,无1眼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经治疗后多能改善角膜水肿及视觉质量。
结论 角膜水肿并发症与下列因素有较大关联:年龄、晶状体核硬度,超声乳化能量与时间,手术技巧熟练程度、术中灌注液、黏弹剂及术后高眼压等并发症关系密切。减少角膜水肿及失代偿的发生应做到:1. 晶体核太硬不宜选择该法。2.患者角膜内皮计数过低则用性能好的粘弹剂。2.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降低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3. 选择接近房水生理功能的灌注液。4. 降眼压:早期前房放液有很好疗效。5.对术后角膜水肿者可给予典必舒眼水点眼及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每日1次。 6. 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50%的葡萄糖高渗眼水勤点眼,以脱水及营养角膜。经上述治疗后患者视力及角膜情况恢复良好。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