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眼的高阶波前像差分析
作者:钱益勇  …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453  更新时间:2004/6/15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眼的高阶波前像差与正常透明晶状体眼之间的差异。 方法:观察组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眼矫正视力≥1.0患者20例23只眼;对照组选择矫正视力≥1.0年轻正常人10例20只眼,使用iTrace (爱视) 波前像差仪(美国Tracey Technologies公司)检查3.0mm瞳孔直径下的波前像差,得出总体像差和分阶像差的均方根(RMS)以及像差图,比较并分析两组高阶波前像差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高阶波前像差为0.0574±0.0194μm,其中彗差为0.0363±0.0208μm,球差为0.0142±0.0097μm,高阶散光为0.0103±0.0062μm,三箔差为0.0318±0.0172μm;观察组高阶波前像差为0.1069±0.0428μm,其中彗差为0.0572±.0392μm,球差为0.0250±0.0147μm,高阶散光为0.0203±0.0121μm,三箔差为0.0631±0.0342μm。与正常透明晶状体眼相比,人工晶体眼的高阶波前像差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眼可以获得良好的中心视力,但与正常透明晶状体眼相比,其高阶波前像差明显增加,可能是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降低的原因之一。因此,设计和应用可以校正像差的个性化人工晶体,将有助于白内障患者术后生理性视功能的恢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