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Pentacam检测Randleman评分定为不同危险度眼行SBK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的比较
作者:姜严明  文章来源:解放军总医院  点击数265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根据Randleman角膜扩张风险评分系统,将术眼分为低、中、高度危险眼三组,利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评价这三组在本中心施行SBK手术的患者,观察三组间术前、术后角膜后表面相关参数的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暨三组之间发生潜在角膜扩张的危险性相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方法 统计于本中心行SBK手术,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均≥300μm,显然验光等效球镜<-10D2年内均无近视度数增加的159名患者,共300眼。根据Randleman角膜扩张风险评分系统,将术眼分为低、中、高度危险三组,各100眼。利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角膜后表面的参数变化至术后一年,并分析这三组之间术前、术后角膜后表面相关参数的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结果 三组手术患者在年龄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角膜厚度及角膜地形图评分上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显然验光等效球镜值、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利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至术后一年,不同危险度的三组之间角膜后表面高度、Rm值、Km值、Q值无论单因素术前术后比较,或是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
结论 虽然根据Randleman角膜扩张风险评分标准被定性为中度或高度风险眼,但保留足够的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300μm),严格控制手术可矫正的显然验光等效球镜最大值(<-10D),可有效防止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移的变化,从而防止角膜扩张的发生,而年龄在显然验光等效球镜值稳定已2年以上的情况下,并不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Randleman制定的LASIK术后角膜扩张风险评分标准似乎并不适用于SBK手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