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色素性和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不同视力状态下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特征的研究
作者:李孝纯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点击数258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研究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在不同视力状态下,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mERG) N1
波和P1波特征变化情况,探讨将mERG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早期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20107-201112月北京同仁医院门诊确诊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95例(163只眼)。同期收集确诊为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的患者20例(40只眼)。收集2011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门诊就诊,mERG检测结果正常者25例(50只眼)作为对照组。mERG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对原发性RP及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不同视力状态下的mERG N1波和P1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密度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发现,原发性RP和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视力正常时,mERG 6环的P1波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已有明显下降。视力介于无光感-0.3时,原发性RP和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各视力组mERG 各环P1波振幅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变化趋势相似。原发性RP 患者mERG仅第56环的N1波潜伏期及1-4N1波振幅密度在不同视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环的P1波潜伏期在不同视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环的P1波振幅密度在不同视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mERG仅第12N1波潜伏期1-3N1波振幅密度及在不同视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第3环外的其他5环的P1波振幅密度在不同视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环的P1波潜伏期在不同视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原发性RP和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的患者中均发现,mERG N1波、P1波振幅密度下降均早于患者视力的下降及临床体征的出现。N1波、P1波振幅密度较潜伏期更能反映视功能情况。本研究提示,mERG可用于临床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功能受损的早期诊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