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黄斑囊样水肿患者黄斑色素密度与自发荧光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新媛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点击数245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眼底自发荧光与黄斑色素密度的相关性以提供对其预后有临床价值的技术参数。
方法 为回顾性病例分析.2008年至2010年确诊并经玻璃体注药术(曲安奈德,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导致的黄斑囊样水肿28例(35眼)。35只正常眼选自年龄及性别相匹配者。 对所有患眼(治疗前和治疗后3)及正常对照眼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确诊CME。采用海德堡公司HRA-2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IRinfraredFA(不注入荧光素钠模式进行眼底自发荧光及黄斑色素密度的检测。黄斑色素密度按Zhang分期法分为完整的黄斑色素、部分黄斑色素及黄斑色素缺失三级。采用Monte Carlo精确检验说明不同分级的黄斑色素密度与自发荧光的相关性,线性相关卡方检验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治疗前后黄斑区自发荧光的分布及形态、黄斑色素的分布及密度作为评价的技术指标。
结果 35CME眼治疗前均在黄斑区检测到自发荧光(100%),并在黄斑区呈花瓣样表现,而正常对照眼的黄斑自发荧光表现为局部低荧光。CME眼治疗前黄斑色素缺失33眼(94.3%),部分黄斑色素2眼(5.7%);正常对照眼黄斑色素密度均为完整的黄斑色素(100%)。经玻璃体注射药物治疗后经OCT确认黄斑囊样水肿消退的眼, 黄斑区自发荧光表现为低荧光, 其程度与OCT的检查结果相一致而黄斑色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转归。黄斑色素密度与自发荧光的出现在本次研究中呈现负相关(χ2=45.123P=0.0001
结论  黄斑区自发荧光可作为对于CME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