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不完全玻璃体切割治疗重度细菌感染性眼内炎1例报告
作者:王首雁  文章来源:山东烟台海港医院  点击数205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某女,92,因右眼视物不见3天来诊.右眼 4年前因白内障于外院行人工晶体悬吊术”, 左眼5年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良好。眼科检查: 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8。右眼球睫状充血,鼻上方距角膜缘4.0mm处球结膜表面可见缝线线头。前房下方约4-8点平面有积脓。瞳孔直径为4.0 mm,瞳孔区有渗出膜,人工晶体位置正,眼底不入。右眼B超示玻璃体颗粒状浑浊,视网膜平伏。
入院诊断:右眼感染性眼内炎,双眼人工晶体眼。患者经常规检查后,于20120125日于局麻下行右眼前房冲洗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取前房水及玻璃体进行细菌涂片,为格兰氏阳性球菌。标准三通道进入玻璃体腔,进行玻璃体切割,约5分钟后(仅切除部分中轴玻璃体),患者要求中止手术,并不配合手术,遂中止手术,玻璃体腔内注入10 gL万古霉素01ml+20gL头孢他啶01 ml.全身予以抗菌素,眼局部及全身予以激素和抗菌素治疗。
术后第1天,视力无变化,眼球充血减轻,前房积脓减少,玻璃体混浊减轻。术后第3天,前房积脓增加,玻璃体混浊无变化,予以前房冲洗,玻璃体腔内再注药,方法同前。术后1周,视力为0.05,玻璃体无明显混浊,视网膜平伏。术后10天及13天予以结膜下注射10 gL万古霉素01ml,术后15天,出院。
术后1月,右眼视力0.12,角膜、前房无异常。玻璃体腔内可见混浊,视网膜呈橘红色反光,平伏,无血管白线。随诊3月,无异常。
讨论:白内障术后的急性眼内炎起病急,进展快,预后不佳。本病例为术后4年发病,考虑与悬吊缝线有关。本病例切除玻璃体不完全,取得满意效果考虑为:1.细菌毒力不强,为用药敏感菌;2.术中虽未完成全玻璃体切除,但是在手术中,完成了玻璃体腔的不全灌洗,杀死和抑制了眼内细菌的繁殖,清除了部分毒性物质;3术后3天,在眼部病情反复时,及时应用敏感抗菌素,持续了眼内的药物浓度;4.结膜下注药也起到了辅助的治疗作用。我们的经验是对白内障术后的急性感染性眼内炎不要急于完成玻璃体的超全切除,术中尽可能降低或避免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对于术后眼内填充物,我们一般不选择硅油或惰气,我们认为,眼内炎产生的大量的毒素及坏死物质通过玻璃体腔的缓冲,可以降低对视网膜的毒害,有利于术后使功能的恢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