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国眼科发展战略亟待科学创新
作者:郑荣领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  点击数188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索如何提高我国眼科的整体绩效,为全民视觉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方法 按照历史发展观与现代社会大卫生观分析我国现代眼科发展中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
结果 1851年检眼镜的发明是现代眼科开始起步的重要标志,1911年,裂隙灯显微镜的发明是现代眼科最重要的一块里程碑。西方眼科则在19世纪初就传到我国,开始发展缓慢。鸦片战争西方列强靠舰炮打开了古老的大清帝国的大门。于是,我们开始睁眼看世界,意识到我们技不如人,开始改革开放,派遣留学生,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发展,我们意识到我们不只是技不如人,更重要的是制不如人,如是有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再后来,我们认识到我们文化的落后更为严重,于是有了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大清国末年的1911年初,在我国中华医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伍连德的领导下我们曾经取得抗击东北鼠疫的重大胜利。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时期,在政府领导下,我国的眼科现代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当时的政府领导人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眼保健知识的推广普及。194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民国宪法第157条规定:国家为增进民族健康,应普遍推行卫生保健事业及公医制度。这也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国民政府政绩的一个亮点。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倡导的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了公共卫生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对于沙眼等传染性眼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眼科的现代化事业发展速度提速,眼科医疗机构的迅速发展,眼科诊疗设备的巨大进步,使我们的眼科诊疗水平迅速提高。然而,我国防盲治盲任务日益任重道远,使我们不能不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基础作用是现代化的高科技诊疗设施难以代替的。推行公医制度的艰难,医改的艰难,眼科科学研究事业的艰难,使我们认识到要增进我们民族的视觉健康,促进我们民族的长生久视,一定要医疗预防有机结合,从根本体制上建立健全我们的防盲治盲体系,保障眼科预防、医疗、教育、科学研究队伍的稳定发展壮大,保障我们的卫生方针与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战略前移,重心下移。
结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深入贯彻党的卫生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我们的防盲治盲体系,将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落到实处,我们一定能为全民视觉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