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性角膜病变在临床非常常见,所有药物毒性角膜病变均为医源性, 局部用药的不合理是主要原因 ,稍有不慎可能成为被告,如何防范? 病因:单种药物短时间的频繁应用(冲击治疗),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药物的长时间应用 ,手术后短期内药物的集中应用,防腐剂和药物本身是引起病变的二大原因。 目前临床常用的防腐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化学分类 | 防腐剂 | 常用浓度 | 季胺盐类 | 苯扎氯胺(BAK) | 0.004--0.01% | 苯扎溴胺 | 0.01%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 0.01% | 多季铵聚合物-1(Polyquad) | 0.001% | 有机汞 | 硫柳汞 | 0.004% | 苯基硝酸汞 | 0.001% | 氧化汞 | | 其它 | 氯丁醇 | 0.5% | EDTA | 0.001% |
其中季胺盐类为眼科常用的防腐剂,尤其苯扎氯胺在眼药制剂中最为常用。药物的毒性反应是剂量依赖型的:长期使用会导致眼表疾病的发生毒性作用因防腐剂类型、浓度和使用的剂量频度不同而各异。大量研究对BAK的毒性作用进行了论证。研究发现,尽管BAK导致的急性过敏相对较少,但他的毒性作用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使用越久,问题越大。并且,这种物质能够在眼部长时间蓄积。 病史及症状:曾在较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多家医院和医生,频繁使用多种药物,原发疾病的诊断一直不明确,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加重 临床表现:具有普遍性、隐蔽性与多样性,常在治疗原发病的 过程中发生,很难与其相鉴别,常被忽视。原发疾病可不同,但共性表现为干眼的症状。 体征:根据其发生机制 ,可出现阶段性特征角膜体征 1 上皮脱落亢进 (早期):局限性或弥漫性SPK 2 上皮向心性运动或增殖代偿:旋涡样角膜上皮病变 3 代偿极限:裂缝样角膜上皮病变 4 失代偿:持续性上皮缺损、角膜炎症、角膜溃疡 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减少角膜暴露于毒性的眼液中,增加泪液的分泌。停用所有不必要的眼部用药,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减少用药数量和频率,此期伴有基质炎症应用低浓度激素。持续性上皮缺损:应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保驾,无防腐剂人工泪液必要时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