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眼屈光意外出现的原因及处理,并对国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眼生物测量,比较SRK Ⅱ公式、SRK/ T公式、Holladay 公式、Hoffer Q公式和Haigis公式对术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我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2例(106眼),术前均进行眼生物测量,同一术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后3个月由同一名检查者测定术后实际屈光度,比较各组公式计算所应产生的术后理论屈光状态,分析各公式所得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别。选择其中人工晶状体眼屈光意外患者14例(14眼)进行屈光意外原因分析。结果 各公式平均误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眼轴长度<22.0mm组,应用Hoffer Q、Holladay II公式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平均误差较小;22.0~24.5mm组Hoffer Q 、Holladay I、SRK/T 平均误差较小;眼轴长度24.5~26.0 mm组Holladay I、SRK/T 平均误差较小;>26.0 mm组SRK/T 、Holladay II平均误差较小。屈光意外眼轴测量误差4眼, A常数错误2眼,角膜曲率测量误差2眼,选择不适合人晶状体计算公式4眼,植入错误屈光度人工晶状体2眼。结论 眼轴测量误差是人工晶状体眼屈光意外主要原因之一,过长、过短眼轴者较易出现屈光意外,正确选择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可减少人工晶状体眼屈光意外发生,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等是处理屈光意外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相对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