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基层医院白内障手术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作者:张铭志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点击数226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且分配极不合理,大、中城市拥有的医疗资源占90%,而占总人口大部分基层地区则长期处于严重“缺医少药”的状况。基层地区百姓“看病难”,到城市医院“看病贵”的状况历经数次医疗改革都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就眼科而言,我国目前失明人数约900万,其中约半数因白内障致盲(白内障绝大部分为老年性眼病,指的是眼内透明的晶状体变得浑浊,阻碍光线透过而引起视力下降,严重者导致失明),目前手术是唯一证明能确切治疗白内障的手段。然而,中国目前每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量不足500例,远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中国眼科医生数量较少(约24,000人),且其中具备白内障手术技巧的不足一半;手术费用贵,大大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这种情况在基层地区则更为严峻。同时,基层医院白内障手术效果由于手术成功率低、术后屈光不正得不到有效治疗等各种原因往往不理想(以往有报道称中国基层地区白内障手术后仍有50%的患者其眼盲仍得不到改善)。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基层地区白内障患者得不到普遍及有效的治疗。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基层地区医疗资源和医疗队伍缺乏,而导致的“看病难,医药贵”的现象,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自2004年初就开始探索并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基层扶贫新模式,从而减轻政府及老百姓负担,造福更多的病人。透过建立医疗技术的输出平台,构建基层医院白内障手术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研究基层医院白内障术后效果及手术率影响因素,制定干预和评估措施,为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基层医院白内障手术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及研究针对中国基层医院白内障手术的特点,构建一系列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包括医院及医生资质、人员培训、设施设备配置、手术费用的制定、手术质量的监控、术后并发症的控制等,同时对术后视功能及相关因素、影响白内障手术率的因素、干预措施的制定及评估等进行系列研究。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在广大基层地区推广白内障手术及监控术后效果,使更多的基层白内障患者得到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并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及指导。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