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小分子化合物J2对SD大鼠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黄一飞  文章来源:解放军总医院  点击数199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FCM)技术检测SD大鼠角膜内皮细胞CD80分子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观测该化合物对角膜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获取SD大鼠肠系膜静脉血的单个核细胞(MNCs),与原代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共刺激培养3d,加入20000U/L IL-2500000U/L IFN-γ细胞因子。实验分为三组:A=MNCs+角膜内皮细胞+小分子化合物J2B=MNCs+角膜内皮细胞;C=角膜内皮细胞(空白对照组)。将各组处理好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分子表达的荧光强度。应用AFM观测三组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小分子化合物J2对细胞膜的影响。观测指标为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粗糙度(Rq)、平均低谷高度(Rvm)、波峰至波谷的粗糙度(Rt)。
结果 FCM检测,A组角膜内皮细胞CD80分子荧光指数为2.132±0.173B组为4.023±0.164C组为0.985±0.118,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方面差异(F=4989.799P< 0.00)。AFM观察角膜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胞核的大小在17.28μm×20.43μm左右,整个细胞的长度在52.45μm左右,高度为356nm。细胞的表面总体较光滑,其表面超微结构显示颗粒状突起。在MNCs以及细胞因子IL-2IFN-γ共同刺激作用下,B组的角膜内皮细胞长度增加,细胞呈现密集状态,胞体表面凹凸不平的粗糙程度明显增加,出现许多颗粒状突起,还可观察到有细微的树枝状突起分布;而A组细胞在小分子化合物J2作用下,这些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有所降低,但仍然与C组静止未受活化的角膜上皮细胞有所区别。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RaRqRvmRt值,F值分别为:225.317351.86737.3573877.524认为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方面差异。
结论 小分子化合物J2可以抑制角膜内皮细胞CD80分子的表达,应用AFM技术可以观测到角膜内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小分子化合物J2可以减少角膜内皮细胞凹凸不平的膜表面超微结构,同时使观测AFM的指标RaRqRvmRt值降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是一种观测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良好工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