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不同方式梯度性AC/A测量结果探讨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及对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分析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11年来我中心验光的青少年顾客7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3例,年龄(14.39±6.014)岁,双眼矫正视力正常(≧1.0),无单眼抑制及斜视,等效球镜度≤-6.00D的患者。首先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屈光检查。然后用von Graefe法对76例受试眼前分别加入+1.0D和-1.0D不同球镜测量其梯度性AC/A,并测量双眼视功能。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同时视检查、立体视检查、远方眼位、近方眼位、BCC、NRA、PRA等检查。分别设定加+1.00D和加-1.00D的AC/A为两个独立样本,采用SPSS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当双眼前分别加+1.00D和-1.00D透镜时,两次测量眼位变化量不同,视近前者眼位的变化量往往多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1)。 表一 双眼分别+1.00D和-1.00D AC/A均值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 AC/A | p值 | +1.0D测量 | 3.783±1.5521 |
| -1.0D测量 | 2.783±2.0597 |
| 两次测量AC/A差值 | 1.0000±2.2701 | 0.000 |
实验显示受试者加-1.00D的AC/A普遍低于+1.00D的AC/A,即增加调节负荷的同时带动的调节性集合并不充足,从而加大自主性集合的负担,增加视疲劳症状。结果显示刺激调节产生的集合比放松调节释放的集合小,提示调节反应差或集合不足的问题。 结论 学生规范坐姿在近视眼防治中非常重要。学生趴着看书,放大了视网膜像,对模糊像的耐受增加而减少调节,进一步打乱调节与集合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联动关系,这可能是近视度数增长的因素。双眼分别+1.00D和-1.00D测量梯度性AC/A在探讨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及视功能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