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猴球结膜淋巴管形态分布的定量研究
作者:郭文毅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点击数171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定量研究猕猴球结膜淋巴管形态分布情况。
方法 采8只猕猴16眼,过量麻醉处死猕猴后摘除眼球。取全层眼球壁按象限分割成梯形的四部分,包括角膜缘、结膜、结膜下组织和巩膜。对边缘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并对其进行5’-核苷酸酶(5’-Nase,一种淋巴管特异性的酶组织化学染色)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3(VEGFR-3)免疫组化染色(一种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苏木精复染。分离球结膜,去除多余的眼球筋膜并铺片,对组织进行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ALPase,一种对血管有高度活性的酶组织化学染色)双重染色。并对显微镜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图象分析。研究象限淋巴管的密度、直径,以及每个初始淋巴管盲端引流区域的大小。
结果 结膜淋巴系统由初始毛细淋巴管、前收集淋巴管组成。具有盲端的初始毛细淋巴管主要分布于上皮下。这些淋巴管在各个象限的球结膜上分布类似,淋巴管密度约占50%,毛细淋巴管引流区域平均面积为0.81mm2,角膜缘区域和穹窿部区域无明显差异。各象限淋巴管的平均直径为82~111μm,上方和鼻侧象限较大。具有瓣膜样结构的内径较大的前收集淋巴管多位于眼球筋膜下,主要位于角膜缘和穹窿部之间的中间区域。
结论 猕猴结膜内初始毛细淋巴管在分布深度上存在显著分离,绝大多数局限于眼球筋膜和结膜上皮层之间的区域。详细了解结膜淋巴管的形态分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结膜免疫学、结膜给药方式、青光眼滤过手术以及结膜肿瘤转移等方面内容。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