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近视性高度屈光参差家系的遗传学研究
作者:冯蕾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点击数180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对一个典型的近视性高度屈光参差家系进行遗传学研究,寻找其可能的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
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资料收集、临床检测,从而获得准确的病征描述(近视性高度屈光参差为双眼近视性等效球镜度相差3.0 D以上)。抽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家系成员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结构;采用高通量的全基因组SNP芯片扫描及分析定位致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候选区域;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寻找可能的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所有候选基因和突变位点进行验证。
结果 该家系四代同存,有20人,18人参加本研究,共有患者5人,包括一对同卵双生患儿。所有家系成员染色体数目正常,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全基因组SNP芯片扫描和分析将该疾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6个染色体候选区域;外显子组测序进一步将致病基因定位于OFCC1WRNUNC5DPXN、以及AP2A15个候选基因上。家系直接测序验证结果证实基因UNC5D是与近视性高度屈光参差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该基因上第8个外显子中存在一处C-T替换的杂合突变。
结论 本研究在1个近视性高度屈光参差家系中发现基因UNC5D的突变,该成果弥补了近视性高度屈光参差疾病在遗传学方面的空缺,为进一步阐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