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利用OCT进行C57BL/6小鼠的调节测量
作者:黄芙蓉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点击数410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利用自行搭建的、可同时进行眼内生物学参数的曲率和长度测量的超长扫描深度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来探讨小鼠是否具有调节能力。
方法 6只四周龄的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选取一只眼睛作为实验眼,分别依次进行如下处理:1. 正常对照(无任何处理)2. 散瞳:1%盐酸环戊通滴眼液每隔5分钟滴一次,共滴6次。两种处理情况下分别用红外偏心摄影验光仪(EIR)和OCT测量实验眼的屈光状态和眼轴等生物学参数。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
结果 散瞳后小鼠实验眼的瞳孔大小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大(paired sample – testp=0.001)。根据EIR测量时,瞳孔每增大0.1mm,所测屈光度将往远视方向偏移0.88D, 对散瞳时所测量的屈光度进行校正,发现散瞳后小鼠的屈光度比正常对照明显往远视方向漂移约4.5Dpaired sample – testp=0.001)。同时,OCT检查显示散瞳后小鼠的玻璃体腔长度较正常对照缩短0.07mmaired sample – testp=0.000),眼轴缩短0.05mmpaired sample – testp=0.000),而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晶体前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及晶体厚度等生物学参数均未有任何改变。为了验证散瞳后实验眼的远视飘移主要是由视网膜前移导致玻璃体腔缩短而造成的,进行进一步的光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理论上,小鼠的玻璃体腔延长0.07mm将导致屈光度往远视方向偏移3.5D,接近于实验中EIR测量的结果4.5D
结论 虽然我们不能保证正常对照的小鼠在试验中一直处于盯着近物看的状态,但是散瞳后的结果还是能够提示我们C57BL/6小鼠至少具备4D的调节能力,也就是说小鼠可以盯着眼前25cm的物体看,而且这种调节的实现不是通过类似于人的改变晶体的曲率和厚度,而是通过前后移动视网膜的位置来达到视近视远时的对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