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种新型小肽对眼部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郑颖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点击数208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从胎盘生长因子(PlGF)中筛选出一种多肽ZY3,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其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进行细胞学实验,应用MTS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内皮细胞体外管腔形成实验等观察空白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VEGF)组和VEGF+ZY3组作用的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体外管腔形成的能力;在动物实验中,通过对小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和小鼠缺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IR)进行干预,验证ZY3对小鼠眼部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利用ELISAWestern Blot技术检测ZY3VEGFR-1/ERK/AKT的影响。
结果 MTS增殖实验中,ZY3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RF-6A细胞增殖,且随多肽浓度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1);细胞迁移实验中,随小肽浓度增高,迁移的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体外管腔实验中,小肽显著抑制细胞管腔的形成,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1)。在小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中,多肽干预组的新生血管面积显著减少(P<0.05);在OIR模型中,多肽干预组显著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竞争性结合ELISA实验中,ZY3VEGF竞争结合VEGFR-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estern Blot中,ZY3能有效抑制VEGFR-1/ERK/AKT磷酸化表达(P<0.05)
结论 多肽ZY3显著抑制小鼠眼部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望为今后开发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药物奠定基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