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术后晚期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混浊
作者:侯志强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点击数255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究亲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体混浊的成分及原因。
方法 2例已经摘除的白内障术后晚期混浊的人工晶体分别采用胰酶化学处理,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电镜进行分析检测,并将混浊区域和非混浊区域进行对比检测。
结果 2例人工晶体在显微镜下均可见混浊覆盖人工晶体前表面(包括光学部和晶体C型尾端)。扫描电镜下可见例1为灰白颗粒样(高倍镜下为红细胞样颗粒)混浊,并且混浊同时存在于人工晶体表面和人工晶体的内部,透射电镜示人工晶体内部可见刺团样球形混浊,能谱电镜测得混浊部分为钙磷混合物。例2人工晶体混浊处经胰酶处理后2小时未见明显改变;光镜下为花朵状结晶样浑浊,扫描电镜下人工晶体混浊只存在于晶体表面,为自行车轮状放射混浊,而能谱电镜在其混浊区域未检测出钙磷沉积。
结论 目前人工晶体混浊的机理尚未研究明确,钙磷沉积可能是人工晶体混浊的重要形式。亲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体本身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对人工晶体混浊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患者全身疾病和眼部炎症反应可能是人工晶体混浊的危险因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