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城乡父代至子代的屈光度近视漂移的对比研究
作者:梁远波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点击数272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报道北京城区与河北邯郸永年县青少年农村父母与子代的近视屈光度的(代间)漂移。

方法  人群来自北京近视眼进展研究与邯郸永年县(邯郸后代近视眼研究/邯郸眼病研究)的6-17岁儿童/青少年及其父母。儿童/青少年的屈光度为睫状肌麻痹剂(1% 环戊通滴眼液)下自动验光仪验光结果,而父母屈光度采用的非睫状肌麻痹下自动验光仪验光结果。采用父母的平均等效球镜减去子女的等效球镜的差异建立子代屈光度与父母屈光度差异的数学模型(二项式拟合)。预测子代成长至18岁(眼屈光发展相对稳定)时与父代屈光度的差异作为两人群的屈光度的(代间)近视漂移。

结果  北京城区共395个家庭纳入本研究。邯郸农村地区共450个纳入本研究。父母屈光度与儿童/青少年屈光度差异随青少年年龄增长而增加(r =0.58, p<0.001)。在北京城区,父母屈光度与儿童/青少年屈光度差异(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在6岁分别为-2.13 (-3.42, -0.91) D,至17岁增至1.25 (0.97, 2.06) D。据此数学模型,18岁时,儿童/青少年具有比父母更负的屈光度为1.42~1.94D。在邯郸农村地区,父母屈光度与儿童/青少年屈光度差异(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在6岁为-2.13 (-2.90, -0.74) D,至17岁将0.94 (-0.06, 2.56) D。推算至18岁时,儿童/青少年具有比父母更负屈光度数为1.19~1.24D

结论  北京城区及邯郸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屈光度(代间)漂移分别为1.42-1.94D 1.19-1.24D 城市人群更大的近视性漂移提示环境因素在中国城乡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