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葡萄膜炎患者的心理应激模式研究
作者:李福祯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点击数229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萄萄膜炎在临床上多表现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特点,临床观察提示应激可能是葡萄膜炎发生的诱因或者加重因素。本课题期望通过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社会、心理、疾病因素特征以探讨葡萄膜炎患者的心理应激模式。
方法 收集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 BD)葡萄膜炎患者和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生活事件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应激相关的潜在变量,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分析建立和拟合葡萄膜炎患者的心理应激模型。
结果 葡萄膜炎患者具有情绪不稳定和外倾的人格特征、报告更多身心不适症状,BD患者比VKH病患者具有更加典型的情绪不稳定的神经质人格,受到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影响更加敏感,应激反应更明显两者的社会支持评分相似,但是BD患者更倾向于采取退避、幻想的应对方式。对各项社会、心理、疾病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与应激相关的7个潜在因子:身心症状、冲动消极应对、主动积极应对、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社会状态、疾病状态。SEM分析建立了拟合度良好的心理应激模型,应激相关潜在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显著意义,BD患者和VKH病患者的心理应激模型基本相似,“生活事件”作为主要的应激源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症状,“冲动消积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既可以对葡萄膜炎患者的应激反应可以产生直接效应,又可以通过其调节其它因素而发挥间接效应,主动积极应对方式、社会状态、疾病状态在患者的应激过程中起中介效应,与BD患者不同的是VKH病患者的心理应激模型中疾病状态、主动积极应对方式和社会状态三个中介因素的预测力并不显著。
结论 葡萄膜炎患者的社会心理特征以及其心理应激模式提示临床医生需要重视患者的个体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状态的差异性,给予有效的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对其生理心理的刺激,将有助于疾病的缓解和恢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