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应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眼术后视力结果以及像差和对比敏感度变化。 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58只近视或近视性散光眼(85例)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虹膜识别组),另一组不应用虹膜识别技术通过角膜缘作标记点进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无虹膜识别组)。对两组术后视力、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和对比敏感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术后10天、1个月和3个月之间的平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残留的屈光度(等值球镜、球镜和柱镜)均无差异。术后3个月虹膜识别组的安全性指数为1.06,无虹膜识别组为1.03;虹膜识别组的有效性指数为1.01,无虹膜识别组为1.00;虹膜识别组93.83%眼和无虹膜识别组90.91%眼等值球镜在±0.5D内,虹膜识别组98.77%眼和无虹膜识别组97.40%眼的等值球镜在±1.0D内,两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之间均无差异。无虹膜识别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3阶像差的均方根值比虹膜识别组大,表现在彗差上;两组总体高阶像差、4阶像差和5阶像差之间无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所有频段对比敏感度已达到术前水平,虹膜识别组在暗视下3.0 c/d和6.0 c/d频段对比敏感度高于无虹膜识别组,眩光对比敏感度明视下在3.0c/d和6.0c/d频段与暗视下在1.5c/d和3.0c/d虹膜识别组高于无虹膜识别组,其余各频段之间无差异。 结论 虽然应用虹膜识别技术与不应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同样能够获得较好视力;但是应用虹膜识别技术可以减少术后彗差,提高对比敏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