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四种不同方式干预临床前期急性闭角青光眼的临床反应,探索最为有效的阻止其发作或发展为慢性期的方法。 方法 我们自2000年到2011年对84例(88只眼)一眼被确诊为急性闭角青光眼的患者,另一眼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干预;其中对4眼拒绝手术患者采用匹罗卡品点眼;有28眼合并症+3.0D以上患者接受了透明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激光虹膜切开25眼;虹膜周边切除术25眼;所有患者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随访,此后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项目为:眼压、眼底、六个月后增加前房角镜检查。 结果 随访前两年各组间无明显差异,随访第三及第四年发现两例匹罗卡品点眼患者房角有180度左右的PAS。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最终六年后所有虹膜周切及激光虹膜切开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PAS。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组的患者无一例发生PAS,其后发障的发生率与一般的白内障手术相同。另有两例匹罗卡品点眼患者失访,一例失访者于7年后再复诊,眼压升至52mmHg,C/D为0.6房角全周前粘,另一例8年后再复诊,眼压为46mmHg,C/D为0.3房角全周前粘。该两例患者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均发生了恶性青光眼,需要玻切手术。 结论 透明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闭角性青光眼且最为经济,其他虹膜切开或切除者均不能使医生或患者高枕无忧,匹罗卡品点眼只是不得以的权益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