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设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视觉质量。 方法 拟行LASIK患者120例(240只眼)随机分为三组: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组(PTA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组(PT组);Q值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切削组(AS组)。术后复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显然验光、波前像差、Q值、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测试。 结果 术后6个月时①视力和屈光度: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影响视力的并发症发生,均无最佳矫正视力丢失,UCVA均≥术前BSCVA,术后等效球镜在+/-0.50D内者均占80%以上,残留屈光度变化均在+/-0.50D内。②Q值:术后Q值PTA组、PT组、AS组分别为0.38±0.24、0.87±0.19和0.12±0.13,PTA组和A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P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阶像差:术后总高阶像差PTA组、PT组、AS组分别为(0.38±0.11)µm、(0.61±0.13)µm和(0.46±0.15)µm,球差分别为(0.18±0.09)µm、(0.46±0.12)µm和(0.19±0.13)µm,PTA组和AS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明显低于PT组(Pall<0.05),PTA组和AS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和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组术后变化小于AS组,三组在垂直彗差和水平彗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ll>0.05)。④对比敏感度:PTA组术后无对比敏感度的丢失,在暗视眩光状态下,PTA组在1.5、3.0、12、18.0cpd处和PT组有统计学差异,在18.0cpd处和AS组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三种不同的个体化切削方式具有等同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预测性,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治疗屈光不正可以有效减少高阶像差和球差的增加,保持角膜的非球面形态,获得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