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高度近视的屈光手术选择
作者:杨阳1   …  文章来源:1昆明市延安医院 眼科(650051)2Department of Opthalomology,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y,Mainz,Germany  点击数1675  更新时间:2004/6/17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评价及探讨矫治高度近视眼的各类屈光手术术式的选择、 及手术的有效性、稳定性、预测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临床中观察到的高度近视患者行各类屈光手术者248 只眼,男性99只眼,女性149只眼;年龄:18~82岁;手术范围为近视-6.00~-18D,术前屈光度平均(-8.25±1.53)D,散光平均(-1.52±0.55)D;手术方式的选择:1)18~50岁,屈光度稳定2年以上,矫正视力≥0.5,有足够角膜厚度者,屈光度-6~-15D者119只眼,行LASIK术;2)年龄≥50岁,伴随有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者,矫正视力<0.3,屈光度≥-6.00D者68只眼,行超声乳化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年龄40岁以上,屈光度≥-10D以上,有晶体混浊趋势者,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3只眼;3)年龄18~45岁,平均屈光度在-11.0D~-18.0D者,因角膜厚度较薄,矫正视力>0.5,前房深度>3.2㎜者48只眼,行有晶体眼环曲面人工晶体植入(前房型)术。 结果:本组病人术后6月裸眼视力≥0.5者占65.3%,最佳矫正视力≥0.5者占78.7%;第1)组LASIK术组术后主要并发症>3月后有屈光回退78眼,其中>-2D者67只眼,占56.2%,有眼底黄斑出血者3眼,第2)组PHACO+IOL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提高,术后屈光度+1.0~-4D不等,术后并发症1眼发生网脱,1眼人工晶体半脱位行晶体取出术;第3)组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提高,术后一周屈光度-0.51D,术后一月,三月,六个月分别为-0.52D,-0.49D,-0.50D。六个月的随访中,病人眼压保持稳定在15mmHg以下,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5%。 结论:1)LASIK术对中高度近视(-3D~-8D)术后效果良好,但对于超高度近视不适合做LASIK术。2)PHACO+IOL术对高度近视伴有白内障的老年患者既可治疗白内障又改变屈光状态,是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手术,注意对这类患者植入晶体的度数应保留一定近视度(-1—-3D)为宜,以便患者有一较好近视力;透明晶体置换术,临床中用于40岁以上有晶体混浊趋势,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患者。3)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术后病人视觉质量高、不影响角膜形状、厚度等,且手术具有可逆性,是目前和今后治疗高度近视有效、安全,预测性好的手术方法之一,有较好的治疗前景,但其作为一内眼手术,有对角膜内皮损伤、感染等潜在的手术并发症,及晶体的价格昂贵等,使这一手术未能在国内普遍开展。 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完美无缺的屈光手术。对高度近视病人屈光手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近视屈光度、年龄、职业、经济状况及眼部情况,手术医师的技术,综合考虑患者的利益/风险比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手术,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