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洗脱现象增加房水流畅率的机制
作者:陆肇曾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点击数222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研究洗脱现象中房水动力学特点和Schlemn氏管内壁形态的变化。
方法 10只离体牛眼在15mmHg的压力下,用5.5M葡萄糖磷酸缓冲液(GPBS)灌注,连续记录房水流畅率。5只牛眼灌注3小时;另5只牛眼仅灌注30分钟做对照。然后10只牛眼再灌注0.5ml直径为0.5µm的荧光微球溶液(0.002% v/v),以标记房水引流的流体模式。最后全部牛眼用Karnovsky固定液灌注固定。牛眼所有4个像限均在角巩缘处做平行与角巩缘的组织切片(1-1.5mm厚),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测量房水丛内壁的长度(TL)和荧光标记的内壁长度(L),并计算平均有效滤过长度百分比(PEFL=L/TL)。含有房水丛的标本再经进一步处理后,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观察JCT与房水丛内壁的形态改变。
结果 在灌注3小时诱导洗脱现象后,牛眼房水流畅率平均增加2.52±0.47 µl/min/mmHg (157.6±16.8%);而在对照眼其改变仅为0.04±0.14 µl/min/mmHg (6.0±9.3%),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30.04)。在对照眼,荧光微球在小梁网呈现节段性分布,沿房水丛内壁斑点状标记,在集合管口有荧光微球的聚集。而洗脱组的牛眼则显示较为均匀的荧光微球分布和沿内壁更广泛的荧光微球标记。在洗脱组的牛眼,平均有效滤过长度百分比(PEFL(51.3±5.0%)是对照眼(18.2±4.5%)的2.8倍(p=0.001)。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均显示,与对照眼相比,洗脱组的牛眼有明显的房水丛内壁与JCT的膨胀,有显著房水丛内壁与JCT之间的分离,并向房水丛管腔内隆起。
结论 灌注3小时诱导洗脱可以明显增加牛眼房水流畅率、沿房水丛内壁的有效滤过长度百分比。洗脱现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重新分布房水引流到一个更广泛的房水丛内壁和JCT区域而发挥增加房水流畅率的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