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飞秒激光基质内微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 FLEx)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分析
作者:张琳  文章来源:天津市眼科医院  点击数318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基质内微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 FLEx)后不同时间角膜后表面形态及高度的变化分析。

方法 拟行飞秒激光基质内微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 FLEx)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23例(23眼),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进行Scheimpflug摄像原理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Oculus, Wetzlar, Germany)角膜后表面形态测量分析,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及2mm4mm6mm直径范围内45°135°225°及315°子午线上不同点角膜后表面高度值。

结果 虽然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值较术前均有前凸的趋势,但术前与术后各随访时间中央及2mm4mm6mm直径光学区角膜后表面高度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ANOVA, P>0.05),并未发现明显的角膜形态前凸及角膜后扩张。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前凸变化最明显,中央角膜后表面高度由术前的1.70±3.02μm增加到2.91±4.63μm,其后随时间变化,后表面高度逐渐回落,至术后3个月中央角膜后表面高度回落达2.36±4.34μm。角膜上下两个区域后表面形态变化也不一致,上方角膜(45°135°子午线)受角膜瓣蒂的牵拉,角膜后表面高度值由中央向周边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下方角膜(225°与315°子午线)则呈现由中央向周边逐渐增高的趋势,并在术后各随访时间均保持一致的形态特征。

结论 VisuMax全飞秒激光手术FLEx)不仅对屈光矫正有较好的精确性、可预测性,其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稳定性较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后角膜后扩张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