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全飞秒小切口角膜透镜切除术(SMILE)后前弹力层临床研究
作者:姚佩君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点击数452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全飞秒小切口角膜透镜切除术(SMILE)后前弹力层的形态变化及潜在因素分析。
方法 连续病例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连续观察2952眼行SMILE手术矫正屈光不正的病例,10例男性,19例女性,术前平均屈光度为-6.33±1.88D。均采用12:004.2mm切口,术后采用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RTVue-OCT)观察前弹力层形态,在0°45°90°135°四个方向径线扫描,8mm扫描区域内计数每1mm长度内前弹力层微皱褶数量。进行裂隙灯、裸眼视力、主觉验光等检查。观察时间为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对照组采用同时期同一位手术医生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连续病例2038眼,术后1OCT观察前弹力层形态。
结果 SMILE术后146眼(88.5%)出现OCT下前弹力层微皱褶,均无裂隙灯下可见的角膜帽微皱褶。飞秒LASIK术后仅16眼(42.1%)出现此现象。SMILE术眼前弹力层微皱褶平均计数为4.1±3.1个,显著高于飞秒LASIK1.2±2.0(F=7.98, p=0.006)。微皱褶计数与透镜厚度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3p=0.018,与术前角膜厚度、术后1天裸眼视力、主觉验光等效球镜、散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角膜中央前弹力层微皱褶计数显著高于周边,且呈现逐步递减趋势(p<0.001)。水平和垂直子午线无显著差异(1.0±1.0 vs. 1.3±1.1, F=0.975, p=0.326)。前弹力层微皱褶计数不随术后随访时间改变(F=1.593,p=0.194)
结论 全飞秒小切口角膜透镜切除术后持续存在OCT可检测的角膜前弹力层形态变化,与切除透镜的厚度相关,对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无显著影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