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SD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作者:王一玮  文章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点击数302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研究SD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方法 利用孟加拉玫瑰红建立SD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6只,单纯激光组(B组)6只,单纯光敏剂组(C组)6只,激光+光敏剂组(D组)10只。取右眼为实验眼,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用氪绿激光(波长530.9nm、能量50mw、光斑直径500μm、曝光时间2s、点数8点)照射大鼠视盘;C组单纯从股静脉注入孟加拉玫瑰红(2.5mmol/ (ml.kg));D组股静脉注入孟加拉玫瑰红后,即用氪绿激光照射视盘(参数如上)。通过眼底照相、眼底血管造影、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视神经乳头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激光+光敏剂组(D组)眼底照相,造模后3h可见视盘水肿,第1-5天仍见视盘水肿,第7天后视盘水肿明显减轻,第21天水肿基本消退,第90天视神经萎缩;眼底血管造影发现造模5h后早期视盘充盈迟缓,盘周脉络膜局灶性充盈缺损,晚期视盘高荧光;光镜检查(HE染色):造模后第1天视盘明显水肿,神经纤维水肿、疏松;第3天视盘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21天可见视盘附近神经纤维层变薄,第90天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视网膜节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透射电镜下:造模后第7天可见视神经轴突变性、部分髓鞘板层分离,第14天视神经轴突变性明显,第90天视神经轴突明显减少,神经纤维间胶质增生。A、B、C组均未出现上述病理改变改变。
结论 利用孟加拉玫瑰红氪绿激光诱导的大鼠AION模型建立成功,可模拟人AION表现,并出现相应的组织病理改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