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理想的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眼压对维持其长期疗效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根据手术结束前即时测量的眼压调整缝线从而控制术后眼压的有效性。 方法 研究纳入初次接受小梁切术的原发性闭角型(PACG)和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术中关闭巩膜瓣,注水形成前房等待3分钟后测量眼压(Tono-Pen®, Reichert Technologies, USA)。患者随机分入干预组(如眼压>12mmHg则调整缝线张力使眼压≤12mmHg)或对照组(不告知术者眼压测量值,凭经验调整)。患者于术后1,7,30和90日进行随访,记录眼压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共纳入81人(93眼)。年龄62.6±9.1岁,男性34人(42.0%),PACG患者69例(85.0%)。视野缺损(MD)为-18.3±10.1 dB,术前眼压31.3±9.9mm Hg。术后1,7,30和90日进行随访患者人数分别为81,81,72和60人。干预组(N= 40)及对照组(N= 41)在年龄(P=0.79),眼压(p =0.91),视野缺损MD(p =0.07),性别比(P =0.21)和PACG比例(p =0.25)上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术中眼压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4.0mm Hg(调整后)和16.7±8.6mm Hg(P<0.001)。术后眼压在1,7,30和90日干预组分别为9.2±3.9mm Hg,10.3±3.7mm Hg,12.5±4.1mm Hg及12.8±2.6mm Hg;对照组为10.9±4.5mm Hg,11.2 ±3.8mm Hg,12.8±2.6mm Hg及13.2±2.9mm Hg。干预组眼压(术中眼压引导下缝线调整组)均值略低于对照组,但术后各随访点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1日p=0.24,7日p=0.49,30日p=0.51和90日p=0.72)。术后7天内出现一过性浅前房3例,1例滤过泡瘢痕倾向需干预。所有并发症均得到妥善处理。术后干预(滤过泡按摩,穿刺和加压包扎)主要见于7天以内,两组间频率无明显差异(P = 0.5)。 结论 小梁切除术术中眼压引导下的缝线张力调整技术对术后早期眼压控制效果有限。术后的早期干预可能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