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虹膜识别定位下非球面切削模式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术后角膜非球面形态和波前像差的变化。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接受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的患者97人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实验组49人(98眼)采用非球面模式切削LASIK治疗,对照组48人(96眼)采用传统palnoscan模式LASIK治疗,两组均采用虹膜识别定位下进行准分子切削,采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形态指数K值、Q值和波前像差数据,比较两种手术对术眼角膜非球面形态和波前像差的影响。 结果 术前两组的球镜度、柱镜度、瞳孔直径6mm的总体波前像差均方根值(RMS)、高阶像差RMS、四阶球差R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两组球镜度、柱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直径6mm区的高阶像差、四阶球差的RM S,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波前像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虹膜识别定位下非球面切削模式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维持角膜非球面形态减少四阶球差的效果要优于标准LASIK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