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单侧视神经横断伤后双侧眼视网膜胶质细胞的长期变化特点,探讨对侧眼继发性损伤的发病机制。 方法 72只健康成年Fischer344大鼠,于右眼球后2-3mm行视神经横断,左眼不作处理,对照组暴露视神经不损伤。损伤后3天、1周、2周、3周、6周、12周取双侧眼视网膜,采用钙离子结合受体蛋白特异标记小胶质细胞,选取视乳头附近内层细胞,分别记录其密度,胞体面积和分支节点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标记大胶质细胞,观察其表达情况及形态变化。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 1. 对照组双眼视网膜视乳头区内层小胶质细胞呈高度分支状,双眼细胞平均密度、平均细胞体面积以及平均分支点数比较无差异(p=1.000)。2. 视神经横断伤后1周、2周、3周小胶质细胞平均密度增大分别为右眼2016.15±121.72/mm2,2068.92±199.88/mm2,1970.79±167.70/mm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 视神经横断伤后3天小胶质细胞胞体轻微缩小,平均面积分别为右眼39.67±9.71 μm2,左眼43.67±10.8 μm2(分别p=0.057,p=0.076);损伤后2周右眼小胶质细胞胞体平均面积增大为109.33±18.42 μm2(p<0.001)。4. 视神经横断伤后1周、2周、3周、6周右眼小胶质细胞平均分支点数减少分别为4.33±1.21,4.17±1.72,4.29±2.43,11.83±2.79(分别为p=0.01, p=0.01, p<0.01, p=0.0037);损伤后1周、2周、3周左眼小胶质细胞平均分支点数减少分别为6.17±1.33,6.83±1.47,3.14±1.57(p=0.009,p=0.011,p=0.003)。5. 对照组双眼视网膜仅见星形大胶质细胞,未见颗粒状müller细胞。视神经横断伤后3天、1周、2周、3周均可见双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激活非均匀、散在分布于星形胶质细胞间。 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1周至3周双侧胶质细胞激活反应明显,是损伤后修复与继发性对侧眼改变的关键时期。在进行眼科损伤的研究中,采用对侧眼作对照组需注意其受影响情况。对侧眼胶质细胞继发激活反应的发生机制可能不仅仅是通过双侧视神经间的解剖联系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