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病理性近视眼特征性改变与球后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明可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点击数314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患者球后血流及与病理性近视特征性改变(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的关系。
方法 对确诊病理性近视患者32 (62 )分别记录其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BMI)、平均动脉压(MAP)、眼压(IOP)、黄斑劈裂与否、眼轴(AL)、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超声多普勒测量球后血流等并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病理性近视患者球后血流明显下降;黄斑劈裂与否与球后血流不具相关性(P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与年龄(r= -0.33P=0.02)、BCVA r= (0.56P=0.00),视网膜脉络膜萎缩(r= -0.37P=0.01)具有显著相关性,睫状后短动脉(PCA)的PSV与年龄(r= (-0.41P=0.01),视网膜脉络膜萎缩(r=0.42P=0.00)具有显著相关性。PC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与年龄(r= -0.30P=0.04)、BCVAr= (0.39P=0.01)、视网膜脉络膜萎缩(r= -0.32P=0.03)具有相关性。
结论 病理性近视患者球后血流明显下降;球后血流与年龄、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具有显著相关性。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客观评估病理性近视的严重程度,通过改善球后血流也许可以改善最佳矫正视力及延缓病理性近视的进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