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不同制瓣方法LASIK术后干眼与角膜敏感性早期观察
作者:魏瑞华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点击数291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干眼与角膜敏感性的变化。
方法
选取20109月至2011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自愿选择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飞秒组,25例(50眼),另一组为机械板层刀组,35例(70眼)。于术前,术后1天,1个月,3个月进行干眼问卷调查,角膜知觉检查,泪膜破裂时间(TBUT)以及Schirmer试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术后1飞秒组有7种症状,机械板层刀组有9种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飞秒组与机械板层刀组分别有3种及4种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5),至术后3个月,两组各种症状的发生率均与术前相当(P>0.05)。术后3个月飞秒组角膜知觉恢复至术前水平,机械板层刀组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秒组术后TBUT变化微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飞秒组TBUT均显著高于机械板层刀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飞秒组与机械板层刀组Schirmer值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论何种制瓣方法
LASIK术后均发生干眼及角膜敏感性下降,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干眼及角膜敏感性于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快于机械板层刀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