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胚胎中后期人类感光细胞节段发育特征
作者:李根林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点击数425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通过对胚胎中后期人类感光细胞节段超微形态学观察, 重点分析人类感光细胞节段在没有受到外界视觉信号刺激之前,其结构形成的演变特点, 为阐述视觉形成机制提供神经解剖学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不同胚胎时期人视网膜感光细胞为研究对象, 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为手段, 观察感光细胞节段超微形态学特点。
结果 人胚五月时, 内外节段均未见, 外界膜不显, 缝隙连接偶见, 感光细胞核形态和染色质分布不均; 人胚六月时, 可见细小内节段, 外节段盘膜不显, 外界膜欠清, 感光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 人胚七月时, 内节段多见, 幼稚纤毛和外节段可见, 但盘膜不显, 感光细胞核染色质不均; 新生期内节段较长, 纤毛多见, 外节段盘膜不显,部分呈“芽泡”样, 外界膜显见, 多见缝隙连接, 感光细胞胞浆内见“宽距横纹结构”。
结论 没有受到外界视觉信号刺激之前,人类感光细胞的发育速度较慢,典型节段结构尚未形成,其与出生后典型节段结构形成之间的时段将是视觉形成和塑形的重要阶段,也提示了相关视网膜病变形成的敏感时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