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Caspase-3和Caspase-6的抑制剂Q-VD-OPH对标准化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璐  文章来源:山西省眼科医院  点击数370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观察caspase-3caspase-6的抑制剂Q-VD-OPH标准化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应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7.0±0.4)atm的冲击力打击wister大鼠右、左眼眶内贴近眼球部的视神经,建立标准化大鼠模型. wister大鼠41,从中随机选取9只鼠(18只眼)作为空白对照组(N,不作任何处理),其余32(64只眼)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再分为玻璃体腔注射组和眼周注射组,每组16(32只眼).玻璃体腔注射组中每只鼠的右眼为Q-VD-OPH注射组(A),左眼为玻璃体腔DMSO液注射组(B).眼周注射组中每只鼠的右眼为球周Q-VD-OPH注射组(C),左眼为球周DMSO液注射组(D).又根据给药后不同的观察时间将每组分为1 d组、4 d组、7 d组、14 d组四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眼.分别于术后第1、第4、第7、第14天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眼眶核磁共振(MRI)检查,并应用TUNEL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凋亡.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以及析因方差分析.
结果 F-VEP:在术后第7、第14,A组和C组的主波潜伏期逐渐缩短,振幅逐渐升高,B组和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伤后第14天的潜伏期和振幅分别为(81.52±7.23)ms(9.49±3.62)mV,C组分别为(74.51±7.57)ms(7.53±2.98)m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潜伏期和振幅与其他各组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A组和C组的视神经MRI可见,伤后第7天粗大的视神经开始消退,至第14天水肿完全吸收,视神经形态结构基本上恢复正常;B组和D组在第14天仍可见视神经周围信号增高,眶内结构紊乱.TUNEL染色及RGCs凋亡率:C组和D组在伤后第1TUNEL染色可见凋亡细胞,4天明显增多,至第7天达高峰.A组和C组在伤后第4~第7天仅可见少量的凋亡细胞,在第714,B组、D组比较,RGCs凋亡率明显减少.
结论 caspase抑制剂Q-VD-OPH能有效地抑制大鼠外伤性视神经节细胞的凋亡,促进视神经的修复.玻璃体腔注射可能比球周注射作用更加持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