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炎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杨丽萍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点击数390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传统抗炎药物黄芩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 雌性SD大鼠60只,腹腔注射STZ制作糖尿病模型。模型制作后5天测血糖,血糖16.7mmol/L即认为糖尿病造模成功。糖尿病成模后5天开始给予黄芩素灌胃治疗(剂量为150 mg/kg/day)。试验分为三组,第一组:正常对照;第二组:糖尿病模型组;第三组:糖尿病+黄芩素治疗组。于实验后第24周取材FITC-dextran心脏灌注标注视网膜血管变化;Real-time PCR 测定炎性因子IL-18TNF-aIL-1b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观察及测定GFAPVEGF表达的变化。CD11b视网膜铺片和切片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的变化;CD11bTNF-a双标观察TNF-a的分泌来源;CD11b 8因子双标观察活化小胶质细胞与血管的关系。
结果 (1)    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微循环的迂曲、扩张和渗漏,并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2)    在此过程中炎性因子表达增高,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增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分泌毒性因子TNF-α,并围绕在视网膜血管周围; (3)    黄芩素治疗6个月后,虽然大鼠体内的高血糖和高血压状态无明显改善,但可抑制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微循环的迂曲、扩张和渗漏,并能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丢失。(4)    黄芩素治疗可明显抑制糖尿病视网膜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结论 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循环损伤和神经细胞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黄芩素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挥有效保护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