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不同菌属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药物敏感性及病理学研究
作者:吴尚操  文章来源: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367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研究不同真菌菌属感染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041月~20121月经真菌培养确诊的我院365例(365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男性213例,女性152例,平均年龄52.08±16.50岁。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283株(77.53%),曲霉菌属50株(13.70%),链格孢霉属32株(8.77%)。就诊时角膜溃疡病灶评分分别为镰刀菌属7.38±2.56,曲霉菌属为7.29±1.98,链格孢霉属为4.2±0.45。镰刀菌、曲霉菌、链格孢霉菌属角膜炎药物治愈率分别为64.3%63.5%86.5%102例(27.95%)患者行角膜移植,镰刀菌属角膜炎与曲霉菌属角膜炎行角膜移植手术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镰刀菌属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性分别为61.0%5.60%0%,曲霉菌属分别为62.5%0%37.5%,链格孢霉分别为100%85.7%100%。病理学检查各菌属菌丝无特定生长方式,浅层菌丝分布较多,可见轻至中度中性粒细胞浸润,角膜胶原结构尚完整;深基质层菌丝数量相对稀少,但可见密集中性粒细胞浸润,角膜胶原结构破坏,尤以曲霉菌属感染者为著。

结论  不同菌属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特点、药物敏感性以及病理学改变存在一定差异。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与临床药物治愈率相关性高,可以用来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和预后判断。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是真菌性角膜溃疡组织破坏的重要因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