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实时定量监控系统引导的复曲面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
作者:王勇  文章来源: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552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实时定量监控系统引导复曲面(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精确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86例(116眼)角膜散光均大于1 D的行超乳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患者。通过手术显微镜连接视频监视系统,借助屏幕刻度软件MB-Ruler(精确到0.01°),实时定量手术切口与IOL轴向。记录术中坐位与卧位眼球旋转度。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充分散瞳后裂隙灯照相,采用MB-Ruler软件行术后IOL轴位分析,记录各组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留散光,术后实际散光,IOL旋转度数及其他并发症。

结果  仰卧位与坐位比较,79.31%92/116)的眼球发生旋转。眼球旋转度数为平均3.12°±1.76°。术后三月,96.55%患者UCVA大于0.5,显著高于术前BCV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1.67±0.68)D,预计残留散光(0.29±0.21D术后三月残留散光为(0.34±0.25)D术前术后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计残留散光与术后三月实际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术眼扩瞳后坐位行数值化裂隙灯照相,照片在电脑上通过MB-Ruler刻度软件,比较IOL轴位与预期目标轴位,差异为3.52 o±1.87 o,无差异超过5 o的病例。术后三月IOL旋转度数为4.89 o±1.34 o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眼内感染、眼压升高、瞳孔变形、黄斑水肿、后发障等并发症。

结论  采用计算机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高精度的屏幕刻度软件实时定位手术切口轴位、Toric IOL植入轴位,有效避免的传统刻度盘定位精确度不高与眼球旋转导致的误差,提高了Toric IOL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Toric IOL植入后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